2015年3月31日上午,无锡市在市青城公墓举行“践行绿色殡葬、守护城市文明”——无锡市节地生态葬清明共祭仪式,共同缅怀全市节地生态葬践行者。目前,该市已有773位逝者采用海葬、可降解骨灰盒葬方式回归了大自然怀抱,为子孙后代馈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。历年节地生态葬逝者亲属、党员、社区、志愿者、民政系统等代表130多人参加共祭仪式。仪式由市深化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、市民政党党委书记、局长刘玲主持,市深化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、市民政局副局长马益宝致追思词,市深化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、市政府副秘书长唐余开作重要讲话。
近年来,无锡市殡葬工作围绕国家殡葬改革方针,紧随社会经济发展步伐,走出极具无锡特色的殡葬改革之路。90年代初期,无锡市率先实现火化率100%,全面拉开殡葬改革序幕;2008年,在全省地市级层面率先出台《无锡市区经营性公墓规划》和《无锡市殡葬设施布局规划》,确定殡葬设施布局、规模及数量,明确骨灰立体式存放和节地安葬等处置模式,倡导集体公祭和网络祭扫的现代文明追思方式,明确墓区园林化、墓型艺术化、墓穴小型化、葬式生态化的殡葬改革思路;2013年,先后制定出台《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的若干意见》,6个文件相配套的“1+6”深化殡葬改革系列政策措施,明确完善惠民殡葬政策、加快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、推广节地生态殡葬方式等六项重点任务和具体保障要求,为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提供政策支撑。
过去的一年,无锡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设施单位,关注民生需求,频出惠民实招,殡葬改革事业和服务保障水平呈现新跃升。政策引领有新突破。市委、市政府出台《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从“殡、葬、祭、宣”等方面对党员、干部带头深化殡葬改革提出具体明确要求,初步形成党员干部示范带头、职能部门通力协作,广大群众积极参与、全社会共同响应的殡葬改革局面。设施建设有新亮点。惠山区全面完成乡镇公益性骨灰堂建设,实现区级层面全覆盖;其他相关区积极推进,启动5个达标建设项目已完成3个,实现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,规划格位4万个;市殡仪馆荣获民政部“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”。公墓转型有新成效。全市14家经营性公墓建成生态墓穴4.2万穴,占总墓穴数量的10.46%;公益性公墓生态节地墓穴逐年增多,去年占总墓穴数的53.44%,比例超过传统石材墓。生态安葬有新提升。参与海葬和可降解骨灰盒葬等不保留骨灰葬法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,参与群体也正发生着悄然变化,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、离退休老干部以及高校老师、教授参与其中。全市立体式骨灰安放近12万例,花坛葬、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45万余例,节地生态葬逐步被广大市民所认同和接受,表明无锡市深化殡葬改革成果润泽于民的效应得到充分彰显。
说明:本文摘自中国殡葬协会官方网站